九游会官网上海建工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11-22 18:32:19

  九游会官网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上海建工践行初心使命,助力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致力于价值创造,统筹做好复工复产。公司秉承“对标国际一流,聚焦核心能力”,坚定向服务商转型,强化五大事业群,培育六大新兴业务,稳扎推进“三全”战略,促进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转型。

  年内,集团在ENR全球最大250家承包商中排名第7位,位列世界500强第321位,获评鲁班奖6项、国优奖4项,中国对外承包商会“社会责任领先型企业”称号。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经营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1、加快经济恢复,稳固高质量发展态势。集团全年营业收入九游会官网、新签合同额、施工产值等指标增速实现“V”型反转,迅速回升至往年正常水平。全年累计新签合同4,516.87亿元,其中建筑施工业务,政府投资项目占比达到29%,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国企投资项目占比55%,两者合计比例达84%,延续了较好的经营格局。商品混凝土外埠市场布点和产能超过上海市场,初步达成了“再造一个上海市场”的基础条件。房产开发业务加速项目去化,加快资金回收。

  2、全力推进复工复产,稳定公司持续发展基本盘。上半年,公司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静态管理期间,公司在沪业务停滞。集团组织5万名建设者,全力以赴承建方舱医院、隔离用房等80项应急工程,提供10万张床位。5月下旬,集团主动出击,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努力抢回失去的时间,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显著贡献。

  报告期,公司积极把握政府提振经济有利政策,加大市场经营力度,建筑施工、建材工业新签合同均超往年规模。公司加大力度推动在手订单实施,建材工业、城市建设投资业务毛利保持较高增速,设计咨询业务毛利维持增长趋势,建筑施工业务毛利达到上年度九成以上水平。

  报告期,建筑材料供应、物流运输受到了诸多不可抗因素影响,原材料、物资、人工经历了阶段性大幅异常波动,主营业务成本增长较快,影响了建筑施工业务的毛利率。对此,公司采取了进一步的精益管理措施,努力稳定公司盈利能力。建材工业得益于混凝土原材料降价,毛利率有较高提升。受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低迷及调控政策影响,房产开发业务结转毛利率下降,部分存货进行了较大额的减值计提。

  3、深耕新兴市场,引领行业多元化发展。2022年,集团六大新兴业务新签合同额超千亿,在建合同额超3,860亿元。

  在城市更新领域:由集团投资、开发、建造的新昌路历史风貌保护街坊旧改项目全力推进。雷士德工学院、锦沧文华广场、宝庆路20号等工程顺利竣工;黄浦区160街坊3,800吨百年建筑实现整移和归位,华东医院南楼成功顶升;张园、衡山宾馆、海鸥饭店、上海名人苑更新改建有序推进。

  在生态环境领域:中标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三期、长春净月中央公园EPCO、科尔沁草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集团牵头成立上海市环保产业协会土壤污染防治专委会,在土壤修复、双碳咨询、无废城市建设及相关领域已形成关键技术。市政总院牵头成立上海市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防治专委会并担任主任单位。

  在水利水务领域:中标临港污水处理厂三期、合流污水一期复线等工程;淀山湖一期、元荡三期、蓝色珠链一期等长三角示范区重点工程深入推进;常熟洪洞水质净化厂PPP项目实现结构封顶;神农湖83公顷水环境治理工程全面竣工;苏州河(真北路~蕰藻浜)堤防达标改造工程通过“大禹奖”复核。

  在工业化建造领域:集团自主研发设计制造了国内首个可居住、可交付使用的3D打印科技试验楼;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创新应用“山形”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乌鲁木齐东进场高架道路预制装配率突破90%;海南PC产业化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在建筑服务业领域:参与一大纪念馆运维、武宁路快速道路养护,轨道交通维保规模进一步扩大;连续第五年成功保障进博会顺利举办。“营造商”平台不断拓展业务类别,积极探索发展集团外市场,招投标撮合交易额站稳千亿平台。

  在新基建领域:中标硬X射线加速器设备总集成服务项目;武威钍基熔盐实验堆基本建成;徐汇区龙南佳苑公租房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继续参与了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舾装;在市域铁路、通用机场、中运量公交等领域持续突破;大数据中心项目安装建设形成行业标准。

  4、推进科创兴企,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报告期,集团积极推进“大科技”战略,聚焦国家战略导向和行业发展热点,围绕“城市更新、智慧建造、双碳节能、数字技术”等领域,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线,积极打造专项核心技术,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培育新业务。全年,申请专利1,129项,授权发明专利285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6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6项,获詹天佑奖2项。

  市政总院牵头成立“长三角绿色建筑与韧性城市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平原城市超标降雨风险预控预警与蓄排联调综合应用》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城市污泥低碳处理集成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获得住建部计划立项。《低碳目标下污泥炭化系统能源化资源化装备化研究及其工程应用》项目获得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立项。一建集团获评建筑业首家“碳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环境科技成立碳中和技术研究中心。

  研发的地下工程全装配超大尺寸双面叠合墙新型结构体系,成功实现了地下超大构件的轻量化预制装配;“UHPC连接免套筒直锚短搭接”技术,解决了预制构件高效连接难题,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集团进一步丰富了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展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固废厂站类智慧运维、排水工程业务智管平台等拓展应用;在超高层核心筒、二结构施工、地下连续墙等分项工程应用数字化建造技术,推进数字化工程应用与BIM应用延伸相结合。开发了基于数字化的“天网”系统、劳务实名制与智能门禁系统,助力工程项目实现常态化人员管控,提升工地智慧度。

  5、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报告期,集团全面完成了国企综合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成立风险与合规管理委员会,印发《企业管理基本规范》等210项一体化企业管理制度和《一体化企业管理制度应用手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不断提高。

  集团新增“国资骐骥”领军人才3人、青年英才5人。新招录“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到24%,硕士和博士超过25%。一级建造师持证人数近5,000人,同时持有一级建造师证书和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人数增长了12%。

  建筑业产业联系广、技术发展有空间、就业吸纳能力有容量,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具有显著的稳增长,保就业功能。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21.02万亿元,同比增长3.0%。同期,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34万亿元,同比增长5.5%,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9%。

  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1,979.84亿元,同比增长6.45%:完成竣工产值136,463.34亿元,同比增长1.44%;签订合同总额715,674.69亿元,同比增长8.95%,其中新签合同额366,481.35亿元,同比增长6.3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6.45亿平方米,同比减少0.7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55亿平方米,同比减少0.69%:实现利润8,369亿元,同比下降1.20%。截至2022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143,621个,同比增长11.55%:从业人数5,184.02万人,同比下降0.31%;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493,526元/人,同比增长4.30%。

  上海市场方面,根据上海市住建委公开信息,2022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完成投资2,099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新开工33项,超计划完成19项;基本建成16项,超计划完成6项。2023年,上海市共安排市级重大工程正式项目191项,年度计划投资2,150亿元。其中计划年内新开工项目15项,建成项目26项。安排预备项目48项。主要聚焦落实国家战略、支撑重点区域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推进科创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一批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等项目建设。

  综上所述,2022年建筑行业实现了较为稳健的增长,新年度仍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和趋势。

  上海建工是中国建筑行业先行者和排头兵,位列《工程新闻记录(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第7位、《财富》世界500强第321位,是中国第三大预拌混凝土供应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以建筑施工业务为基础,设计咨询业务和建材工业业务为支撑,房产开发业务和城市建设投资业务为两翼的核心业务架构。近年,公司积极拓展城市更新、水利水务、生态环境、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新基建领域等六大新兴市场。目前,上海建工“五大事业群+六大新兴业务”覆盖投资、策划、设计、建造、运维、更新全产业链,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紧密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调发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国家战略,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纵深发展,在提升上海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巩固深化“1+7+X”国内区域市场拓展格局,业务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150多座城市。在海外42个国家或地区承建项目。上海建工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优秀企业”“跨国经营先进企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金奖”“中国对外优惠贷款项目最佳执行企业”等殊荣。

  建筑施工是上海建工传统优势业务,业务领域涵盖房屋工程(含公共建筑、商办楼宇、住宅房屋等)、基建工程(含轨道交通、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水利水运工程、管道管廊工程等)、专业工程(工业工程、节能环保工程、海洋工程、电力工程等)、建筑装饰等。公司拥有的建筑业主要资质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市政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以及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等。上海建工已在超高层、钢结构、大跨度桥梁、装配式建筑、地铁轨交、园林绿化、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清洁能源、磁浮交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成套技术,不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累计获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132项、“国优奖”99项。

  公司承建了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632米)和第一高塔(广州塔,600米);承建的一大批摩天楼(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宁波中心大厦、南京金鹰天地广场、沈阳茂业中心、武汉恒隆广场、温州世贸中心大厦、南昌绿地中心、苏州东方之门、昆明恒隆广场等等)、大型场馆(迪斯尼乐园、上海天文馆、上海国际赛车场、浦东国际机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上海世博会永久建筑、花博会永久建筑等等)先后成为城市地标景观;承建的一大批新基建、科研院校(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试验平台项目、上海光源、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中山大学等众多高校校园等等)为推动科研、高等教育发挥了作用;承建的一大批高端制造基地(特斯拉超级工厂、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生产基地、华力集成电路生产基地、中国商飞基地等等)为中国“智造”夯实了基础;承建的一大批道路、桥梁、轨交工程(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东海大桥、上海磁悬浮、长沙磁悬浮、上海各地铁线路、天津、南京、杭州、宁波、成都等地轨交项目等等)体现了行业最高水准。

  公司海外工程市场开拓足迹遍布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北美、欧洲、太平洋地区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曾先后承建了柬埔寨国家公路、巴萨河大桥、湄公河大桥、金边港集装箱码头、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中国驻美国大使馆、赞比亚体育场、多米尼克大学城和国宾馆、马拉维国际会议中心、特多儿童医院、比利时天堂公园等数百项工程。

  该项业务主要采取单一施工合同模式,涉及设计施工合同模式(包括EPC(设计-采购-建造总承包)、EPCM(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管理总承包)等)。

  上海建工内设3家具有甲级设计资质的大型勘测设计企业、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国家认证试验室和检测机构,超6,000名设计咨询人员,业务涵盖城乡规划、市政工程、房屋工程、园林工程、环保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勘察、造价咨询、招标代理、项目管理等诸多领域,具有建筑行业、市政行业、风景园林等专业的最高设计资质,牵头主编或修订了综合管廊、地下空间、绿地设计、郊野公园、风景园林、海绵城市等行业标准和规范,累计完成了3万多项各类工程勘察设计咨询项目。

  公司整合规划设计、构件制造、建筑安装,形成了关于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建筑的设计开发、加工制作、工艺与装备、信息化建筑的系统产业成果。主编地方标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公共建筑设计规程》《装配整体式结构混凝土构件制作和质量检验规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图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构造节点图集》,其中,《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公共建筑设计规程》是我国首部装配式公共建筑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在上海的标志性工程有: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东海大桥、长江大桥、沪宁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南北高架道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外滩交通综合改造、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号线、延安路中运量公交系统、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长桥水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工程、外滩滨江景观照明更新工程、迪士尼乐园、浦东世博公园、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嘉闵高架路(S32~莘松路)道路新建工程、震旦大厦、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海虹桥协信中心、奉贤九棵树艺术中心、浦江郊野公园、崇明花博会等。

  全国标志性工程有: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济宁凤凰台植物公园、雄安唐河入淀口湿地生态保护项目、新疆迎宾馆、杭州地铁5号线、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枢纽、银川滨河黄河大桥、宁波市北环快速路、深港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成都市二环快速路、都江堰西区水厂、纳金水厂、金门自大陆引水、重庆鸡冠石污水处理厂、昆明市第十一污水处理厂、广州大学城地下综合管廊、海口地下综合管廊、佛山现代有轨电车、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福州仓山龙津阳岐水系综合治理、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呼和浩特市快速路环线BRT工程、重庆鹅公岩轨道专用桥、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三期、南京市城东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工程、湖南湘江新区智慧公交示范线、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南区地下空间项目、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温州市域铁路S2线、佛山市文化中心博物馆、长江岸线南京下关滨江段环境综合整治、深圳市光明新区海绵城市、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设计及施工咨询等等。

  集团内设计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在肯尼亚设立东非分公司,先后在比利时、法国、德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喀麦隆、安哥拉、坦桑尼亚、赞比亚、巴拿马等国承接项目。

  建材工业业务板块是工程承包业务的关联细分行业,可以为公司的建筑施工业务提供支持,有利于提升公司业务的协同效应,并增强公司与客户的粘合度。作为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该业务板块目前的主要产品涉及商品混凝土及预制构件、钢结构、中央空调等。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预拌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销售的龙头企业,业务范围辐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省份的多个重点城市,配套有建材石矿、外加剂、泵车运输等产业链。

  建材科技集团共布局拌站近百家,预拌混凝土年产量超4,500万立方米,位居上海第一、全国第三、世界第五,具有超高泵送混凝土、特种混凝土等各类高性能功能化混凝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拥有丰富的预制构件生产经验和强大的预制构件生产能力,年产能近75万方;拥有完善的科技研发三级体系,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地铁隧道、市政建设、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等领域,拥有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证书和上海科委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一批小众精品混凝土引领行业技术新风尚。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建材科技集团承担了上海标志性建筑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预拌混凝土供应,上海标志性建筑如上海展览中心、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体育场、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国际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科技馆、世博园区、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迪士尼乐园、白玉兰广场等;各类交通枢纽如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南站、虹桥交通枢纽、龙耀路隧道、北横通道等;各类高架桥梁如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卢浦大桥、东海大桥、闵浦大桥等。

  建材科技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金杯公司”、“上海市文明单位”,被特色命名为“建设先行官”。所参建的工程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鲁班奖和上海市白玉兰奖。

  公司房产开发业务包含房地产开发建设、销售、租赁以及物业管理等服务,相关业务主要由全资子公司建工房产负责。建工房产多年来按照“住宅为主和多元并举”的方针,主要以开发中高档住宅和保障性住房为主,辅以商业写字楼、标准厂房。建工房产开发的周康杭大型居住社区等保障性居住社区获评“全国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示范项目”。在立足上海市场的同时,近年来公司也在积极开拓其他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业务已覆盖区域涉足天津、海口、南京、苏州、南昌、徐州等地,以优质的工程质量和服务获得了业主好评。2022年,建工房产荣膺中指研究院“2022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荣誉。

  近年来,公司房产业务板块打造了以生态、科技、环保为显著特征的“海玥系”精品楼盘,分布于国内五座城市。办公楼、酒店、商业和工业园区等经营性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经多年发展,房产开发业务对公司其它主营业务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多年来共计拉动施工承包、设计咨询、建材工业等业务新签合同额累计数百亿元。

  自1998年上海建工以BOT方式投资5.5亿元建造上海延安路高架中段起,集团的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公司城市建设投资业务主要是以PP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投资、建设包括道路交通、旧区改造、交通枢纽等在内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的主要工程有:延安中路高架BOT项目、上海沪青平BOT项目、上海中环线BT项目、同三国道上海段BOT项目、上海地铁南站站BT项目、上海轨道交通世博专线BT项目、南京南站BT项目、南昌九龙湖新城起步区市政基础设施一期工程BT项目、江苏昆山中环线快速化改造工程BT项目、温州市瓯江口新区一期市政工程PPP项目、肇庆市火车站综合体建设项目PPP项目、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金湾区)海绵城市试点PPP项目、西湖大学建设工程PPP项目、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一期建设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常熟市洪洞水质净化厂PPP项目等等。历年来,公司城市建设投资项目新签合同保持适度规模,建设如期推进,有效拉动公司其他主营业务的发展。

  该项业务主要为融资合同模式,包括BT(建造-移交)、BOT(建造-运营-移交)、BOO(建造-拥有-运营)、BOOT(建造-拥有-运营-移交)、TOT(移交-运营-移交)、PFI(私营主导融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

  城市更新业务重点拓展建筑修缮改建(历史保护建筑、旧区旧改、工业遗存与产业园区、商业设施等),历史地区保护性开发(城市历史风貌街区、古镇古城保护性开发等),城市基础设施改建与提升(交通枢纽、桥梁隧道、轨交公交、公路道路、综合管廊等)等业务。

  生态环境业务重点拓展园林景观、土壤修复(场地调查、设计、施工、药剂、装备;农田、工业、矿山等)、流域治理(湖泊与水源地治理修复、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湿地修复治理、生态景观水环境构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修复等)、废弃物处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废医废处理、回收利用等)、噪声与光污染防治(机场防护屏、高架防护屏)等。

  水利水务业务重点拓展水利工程(环保疏浚、驳岸与堤防、水工泵闸、水坝水库、农田水利等)、海绵城市与内涝防控、原水与供水系统、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收集与处理、污泥处理、中水回用、智慧水务、市政管网综合修复改造等。

  发挥集团设计、建筑安装综合优势,推动预制构件生产的标准化、集成化,项目现场施工的装配化、精益化,以及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的协同发展,重点拓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预制装配式交通基础设施(高架、高速、道路、桥梁、隧道等)市场。

  建筑服务业重点拓展建筑运营维护(建筑智慧运维、道路桥梁养护、轨道交通维保、其他运营维护等)、建筑电商、融资租赁等。

  新基建领域重点拓展智慧城市、新型交通设施(高速磁浮、通用机场、城际铁路等)、新型能源设施(钍基熔盐堆核能、风能、太阳能工程设施)、新材料与装备配套等。

  上海建工是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渊源的大型建设集团,参与了大量的国内知名建筑物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建工创造了一系列新纪录:世界跨度最大的钢拱桥--卢浦大桥、世界第一条高速磁浮列车商业营运线、国内第一座外海大桥--东海大桥、468米的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420.5米的金茂大厦、492米的环球金融大厦、610米广州电视塔、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全球最大的展览场馆—国展中心(上海)、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等,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建筑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公司施工承包、设计咨询、城市建设投资、建材工业、房产开发五大事业群营业规模持续增长,综合实力逐年增强,位列2022年世界500强第321位。自1998年起,公司连年进入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大的250家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前50名,目前位列第7名。与此同时,公司逐步发展了城市更新、生态环境、水利水务、化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和新基建领域这六大新兴业务,更好地为转型发展“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服务。

  同时,公司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纵深发展。紧密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调发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国家战略,在提升上海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巩固深化“1+7+X”国内区域市场拓展格局。在海外市场,公司在巩固好非洲、东南亚、南太平洋等传统根据地市场的同时,适时拓展中亚等其他有潜力的区域市场。

  目前,上海建工的核心优势是自身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1、经营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塑造品牌优势。公司在上海和全国主要城市设计、建造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超高层建筑、综合交通枢纽、文化体育设施、市政设施、园林景观等,塑造了“上海建工”“SMEDI”的优质、高端品牌形象,公司的“SCG”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

  2、全国化布局与全产业链服务,构建市场优势。集团立足上海、布局全国、拓展海外,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的市场日趋成熟。公司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事业群协同联动,新兴业务发展迅猛,正加快从工程承包商向建筑服务商升级转型,为客户提供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

  3、拥有一批行业领军人物和团队,奠定人才优势。经过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建设,公司培育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设计大师、领军人物在内的大量行业精英。在市政工程设计、超高层建筑施工、大跨度桥梁、超大型钢结构安装、地下空间开发等多个领域,公司已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团队,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4、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现代化,巩固技术优势。集团在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上取得长足进步,积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并取得突破,牵头获得一系列国家科技奖,建立了多元化的研发平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水平行业领先。

  5、携手卓越合作伙伴,构筑战略联盟。公司秉持“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的开拓理念,在全国30多个省市与100多家当地政府、企业及教科文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与利益相关方充分共享各自行业、技术以及市场资源,建立了长期稳定、互惠互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6、一系列行业高等级资质,形成市场准入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已在主营业务领域内获得了一系列的行业最高等级资质,充分展示国家队形象。主要资质如下(但不限于):

  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上海建工践行初心使命,致力于价值创造,统筹做好复工复产。报告期内,集团营业收入、新签合同额、施工产值等指标增速实现“V”型反转,迅速回升。新签合同4,516.8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860.3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3.56亿元。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落实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国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21万亿,同比增长3%,在攻坚克难中稳住了经济大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基本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我国经济展现出坚强韧性。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预计,“稳增长、稳就业”政策将引导财政向固定资产投资作必要的倾斜,基建投资有望保持合理的增长。

  2022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建筑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力以赴建设医疗防护设施,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为稳定我国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2022年,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1,979.84亿元,同比增长6.45%:完成竣工产值136,463.34亿元,同比增长1.44%;签订合同总额715,674.69亿元,同比增长8.95%,其中新签合同额366,481.35亿元,同比增长6.3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6.45亿平方米,同比减少0.7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55亿平方米,同比减少0.69%:实现利润8,369亿元,同比下降1.20%。截至2022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143,621个,同比增长11.55%:从业人数5,184.02万人,同比下降0.31%;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493,526元/人,同比增长4.30%。

  国家住建部2022年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系统要在稳中开好局、在进上下功夫,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根据上海市住建委公开信息,2022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完成投资2,099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新开工33项,超计划完成19项;基本建成16项,超计划完成6项。

  2023年,上海市共安排市级重大工程正式项目191项,年度计划投资2,150亿元。其中计划年内新开工项目15项,建成项目26项。安排预备项目48项。主要聚焦落实国家战略、支撑重点区域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推进科创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一批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等项目建设。

  2023年初,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到,未来将实施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具体包括:一是开展全球招商引资活动,举办“潮涌浦江”系列投资推介活动、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和上海城市推介大会,组织专业化招商团队赴海外精准开展专题招商推介活动。二是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完善协调机制,推动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民生项目等加快开工建设。三是全面提速“两旧一村”改造,全年完成零星旧改12万平方米,实施旧住房成套改造28万平方米,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0个。四是用好各类投融资政策和工具,落实资源性要素指标“六票”统筹政策,推广实行标准化审批、并联审批、容缺后补等措施。

  据《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巩固和提升国际海空枢纽能级,推进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枢纽设施;加快建设机场联络线号线、两港快线等多层次轨道交通,打造高效便捷的机场集疏运体系;要加快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到2025年,上海全市轨道交通市区线和市域(郊)铁路运营总里程达960公里;要持续优化完善道路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高快速路网,新建、改建、扩建一批高快速路,完善主次干道和支路网、越江跨河通道建设;要建设功能完善的新城综合交通系统。

  上述投资数据显示出上海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建设施工市场需求在过去几年内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增长态势,所规划的重大工程投资建设计划在未来将持续为建筑施工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提供业务发展机遇。

  展望行业发展,“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国家战略的顺利推进,相关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将推动我国建筑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新基建”“基建补短板”所催生的庞大业务需求仍将为建筑业提供广阔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建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公司主营业务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定信心,推进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成为国际一流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公司有望凭借国家政策引导、城市建设升级、行业技术迭代获得广阔的发展机遇。

  综合研判宏观形势,公司判断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建设需求仍将稳定、可持续。为适应整体宏观经济形势需求,公司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形成了以建筑和土木工程业务为基础,房地产开发业务和城市建设投资业务为两翼,工程设计咨询业务和建筑材料业务为支撑的主营业务架构,并于近年着力发展了城市更新、生态环境、水利水务、化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和新基建领域六项新兴业务。

  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公司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转型等方面确定了系列管理策略,并逐年推进。在科技创新上,公司对接国家战略,对接行业发展,坚持创新推动发展,强化“国家队”意识,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以世界一流、中国领先为标准,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公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核心业务和新兴业务,提升集团科技创新能力,有力支撑“三全”战略的实施。在数字化转型上,公司完成了覆盖集团管理业务领域的i.SCG信息化工程;实现信息化与数字化建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相融合的格局;探索集团产业互联网生态平台;打造大数据应用能力,助力集团全产业链发展。在服务商转型上,公司以服务价值创造推动核心业务发展,以数字建造为依托布局建筑服务业,以客户服务为导向构建生态型产业圈,通过加速从建造商向服务商转型进程,形成“建造+服务+平台”的业务模式,实现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迁移。多年来,公司注重内控体系建设、强化企业自身社会责任,获得了利益相关者的赞同和认可。未来,公司将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致力于业务领域拓展、业务模式创新,为业主提供全程、综合的建筑服务;同时,利用资本市场开发开放契机,筹划好投融资工作,不断增强盈利能力,持续回报股东。公司将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抓住时代赋予的重大战略机遇,把上海建工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上海建工创立七十周年。集团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上海十二届市委二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着眼“四个放在”,立足“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把握发展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活力,锻造发展韧性,提升发展能级,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打造国际一流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连续性和开创性。公司将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进一步推进“六个一流”企业创建,以对标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为抓手,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新动能。精准分析研判国际、国内、行业发展形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推进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新战略举措。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新签合同5,000亿元。

  聚焦新型工业化,瞄准“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要求,在传统产业的工业化改造中捕捉集团业务发展的机遇。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高质量发展国内市场。积极参与美丽中国建设,聚焦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深化与政府、科研院校合作,坚持市场引领,集聚各方资源,继续做强六大新兴业务。

  密切关注上海和国内重点城市建设动态,第一时间呼应政策导向,扩大经营触角,早做策划、找准定位,提高经营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继续对接好各大战略合作伙伴,紧密跟踪好一批政府和国有企业抓紧推进的重大项目,积极主动参与新片区、示范区、中心城区、五个新城、金山宝山、崇明生态岛建设;严格落实生产安全主体责任,全力抓好生产安全和质量保证措施。打好“全产业链”和“城市建设专家”两张牌,精准出击目标市场,进一步提升上海建工市场地位和品牌形象。

  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全国化战略,加快五大事业群与六大新兴业务在国内市场的有机联动,推动形成区域产业联动生态圈。强化战略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服务导向,优化市场经营格局,提升管理效率,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区域单位开拓经营的战斗力,激发一线经营人员的积极性。建筑施工事业群要聚焦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产业和社会民生领域,确保经营规模稳中有进。设计咨询事业群要依靠数字赋能推动新兴业务和EPC业务发展,确保设计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建材工业事业群要提高产能利用率,持续输出绿色环保的上海标准,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六大新兴业务要密切对接国家现代化建设体系,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领域加速业务对接和布局。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集成示范三个研究层次的联动发展。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集聚和培育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人才。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聚焦国家战略导向领域,着力推动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对接宜居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新需求,聚焦旧区旧改的整体策划、水土污染防治以及固体废物处理、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筑“双碳”、水利水务等领域,大力推进新赛道、新业务发展,推广工业化建造与智能建造,BIM、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筑机器人和智能化装备应用。

  全方位落实提质增效管理举措,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强全面风险管控,切实提高管理效率。要进一步加大竣工项目的结算和清欠力度,加快资金回笼,促进资金快速流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统筹加强供应链管理,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开源节流。采取更多举措,加快实现困难企业提质增效。系统性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好风险评估,编制风险清单,着力抓好重大风险项目的处置和化解。坚持精干高效,切实提高管理效率,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政策风险:公司涉足的建筑施工、设计咨询、建材工业、房产开发和城市建设投资等五大业务都是政策敏感型产业,国家的货币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及其他宏观和行业调控政策都将对企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公司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受限价等调控政策影响,可能发生亏损/阶段性亏损。对此,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调整公司投资业务的规模、保障房及商品住宅开发的业务比例,加快周转速度,降低风险。

  财务风险:公司建筑施工、设计咨询、建材工业和城市建设投资业务都受制于业主方的财务状况。未来,行业上游若出现严重的房产滞销、业主方财务紧张,这些负面影响将一定程度上传递到公司相关业务。对此,公司将加强企业内部的资金统筹和预算管理,强化风险意识和内控制度,同时拓展融资渠道,加快投资回收,提高公司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市场风险:随着上海城市建设水平的逐年提高,本地建筑市场需求规模增长放缓,公司需要继续推进“全国化”战略,加大在外省市市场、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和业务规模,公司管理成本、市场运作风险相应提高。对此,公司在立足上海,有目的、有策略地开拓和巩固国内市场的过程中,将进一步提高属地化经营的力度,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不可抗力影响:自然原因、人为、社会因素等引发的不可抗力事件可能导致公司资产受损,危及员工,项目延迟或者无法继续建设,原材料、劳动力价格大幅波动等。不可预测因素对行业上下游的影响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对此,公司将采取必要的预警机制、应对预案,并借助商业保险,最大限度减少各类损失,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服务热线
020-66666666